声音开关

语速

放大

缩小

鼠标样式

大字幕

重置

退出服务

2025年04月10日 | 星期四

2025年4月10日

搜索
您当前的位置:灵武市院 > 未检工作 > 正文
保护好你的孩子 远离校园欺凌
2019-03-04    来源:未见专干    作者:    【打印本页】    字体: [][ ][ ]
分享至:
分享到微信
2019-03-04
近年来,有关校园欺凌的新闻时有出现。不久前,重庆市荣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,多名初中女同学共同殴打另一名女生,导致其伤残。而这一事件的起因,竟是被打女生在住校期间不注重个人卫生,而引起同寝室其他女同学的“公愤”。5名女学生随即一起打耳光“教育”被欺女同学,导致其十级伤残…针对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,2016年11月1日,教育部、中央综治办、最高人民法院、最高人民检察院、公安部、民政部、共青团中央、全国妇联联合印发了《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》,旨在切实防止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。那么,校园欺凌到底是什么,他有哪些危害,如何防止校园欺凌,下面小编就为你揭开校园欺凌的真相:
一、如何发现自己孩子遭遇欺凌
怎样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遭遇欺凌?如果孩子出现如下现象,家长就需要注意了:
A.无故出现瘀伤、抓伤等人为伤痕;
B.个人物品频繁丢失;
C.如厕习惯改变,比如非得回家后如厕;
D.索要、甚至偷窃家里财物;
E.任何形式的自我伤害甚至自杀;
F.不愿上学或者逃学、装病请假;
G.睡眠问题:失眠、噩梦、尿床等。
二、校园欺凌究竟有哪些危害
校园欺凌,或者说校园霸陵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、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行为,多发生在中小学。校园欺凌会给孩子们带来的危害有:
1.严重影响受欺凌者的正常学习;经常受到校园欺凌的学生整日生活在暴力的阴影当中,学习成绩下降严重。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受到严重伤害不得不住院治疗甚至休学,正常的学习被迫中断。
2.严重影响受欺凌者身心的健康发展,导致不健全人格的形成;这种危害不仅体现在受欺凌者的身体上,其身心同样得不到健康发展。对受害者,有可能导致其缺乏信心和勇气,自卑、逃避人群、孤僻、偏激。对施暴者,有可能会导致其形成反社会人格,走上犯罪道路。
3.破坏社会秩序,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信心;尽管我们一直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法治教育,使青少年从小知法、守法,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,但如果这种校园欺凌的状态得不到有效改善,学生受到严重侵害而感受不到法律的作用,那么不但受欺凌者本人对法律失去信心,就连他们的家人,周围的同学也会随之失去信心,最终导致我们的法治宣传事半功倍。
三、如何帮助孩子避免欺凌
(1)提高对欺凌现象危害的认识
    目前来说,最重要的一点,是亟需大众能够对校园欺凌及其危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。“过分的玩笑”不是玩笑,借用一句话“孩子之所以是孩子,不仅因为他们没有自我保护能力,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。你不告诉他那是恶,他能把别人逼死。你不告诉他要反抗,他能被别人逼死。”教育本事就不是一件简的事,孩子的健康成长,是社会、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。
(2)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感受
当孩子因受到委屈感到伤心、愤怒、害怕、困惑或者痛苦的时候,家长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、说教和意见,用人与人之间的理智去给予孩子慰藉,帮助他们康复。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:我觉得你很生气、很委屈,是吗?这是孩子就会把心理的感受对父母讲出来,也就把心理的委屈和愤怒倾诉出来了。当孩子倾诉完之后,心情就会平静下来。
(3)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意识
在小学,孩子之间的磕磕碰碰都是难免的。家长不要只看到行为的结果,同时还要清楚孩子发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。
如果因为不小心碰撞,也就不至于发火,家长同孩子都可以持原谅对方的态度,及时给予安慰;如果事情起因是因自己孩子而起,那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自己的不当,向对方表示道歉,使孩子得以启示。
(4)给他们机会,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麻烦
在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,家长除了做一个倾听者外,还应教会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。但,这些不是家长灌输给他们的,可以建议性的询问:你想如何处理这件事呢?需要我的帮助吗?不要觉得孩子们小,什么都不懂,其实他们喜欢接受他们能接受的结果。

2019030424102907348.docx

【编辑】:
【来源】:未见专干